2017年叉車行業的迅速增長趨勢從2016年5月開始便已初露端倪。隨著電商的普及以及線上銷售逐漸規范化和專業化,互聯網也成為叉車銷售的新熱土,合力、杭叉、林德和柳工等品牌相繼發力,成為線上銷售的主力軍。此外,叉車出口量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,2017年機動工業車輛共出口125730臺,占總銷量25.31%。然而增長并非一帆風順。叉車總銷量增長趨勢在2017年5月進入平緩期,盡管出口量增長穩定,但國內市場像前半年那樣的高增長卻并未持續。而2017年末的小幅度增長仍然給予了行業信心。其中電動類叉車漲勢最為突出,這得益于國內污染超標就停產的環保政策和能源更迭趨勢。伴隨著物流行業的發展,全年銷售量增長達48%的倉儲叉車異軍突起,未來前景可期。
首先要說的就是近年來的無人化概念,這個概念逐漸被運用到了社會中的各個行業,而跟物流有關的就有無人分揀機器人、無人駕駛卡車、和接下來要說的無人叉車,越來越多的新裝備也開始投入到實際運用中。這類無人叉車主要是以電來驅動,通過無線網絡設備來對叉車進行運行的路徑規劃和工作流程規劃,鹽城叉車當然也可以人工介入,通過手持遙控器來進行控制。叉車頭頂采用了一個激光探測設備,通過周圍環境的反饋來確定車的實際坐標,然后根據環境來自動運行搬運工作。在底部同樣有探測裝備,但這個裝備主要是用于確定貨物的所在位置,以及準確的探測托盤的口徑,以便于手臂的叉入。當電池不足的時候,叉車可以根據設定去到指定的充電區域進行能源補給,通過資料介紹這臺叉車最大抓舉1.4噸重的貨物,對于這個體積來說表現還是不錯的。
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秘書長張潔認為:“國內市場不可能一直向上,過高的基數可能會面臨周期性調整。”此外,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預示著兼并洗牌已經開始,技術、效率和增值服務等方向將會是企業未來的拓展方向。 鋰電池還未全面下線,石墨烯等新電池技術早已蠢蠢欲動。新電池雖然具有高效、清潔的特點,但高昂的成本也令眾多企業望而卻步。
而它更多的應該是用在大型的物流倉儲上,有固定的空間環境然后結合線路進行日常工作,1.4噸的最大抓舉也基本注定了它的局限性。雖然是無人,但叉車也依然需要人工進行線路制定,在人工成本控制和搬運效率上來說還是不錯的。當然,在未來其實也不排除會有真正適用于物流園的無人叉車出現,在科技發展如此發達的今天,還有什么是不可能實現的呢?無人駕駛卡車都快出來了,實現一個無人駕駛的叉車會議由多難?可能未來司機都要失業了。